• 我要投稿  加入收藏
内容详情

《华盛顿邮报》:致自由与青春

时间:2018-03-18 11:23:04  作者:  来源: 银幕穿越者  
导读:2018-03-11 银幕穿越者                                       WeChat ID                   ymchuanyueIntro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
2018-03-11                     
银幕穿越者

WeChat ID

ymchuanyue

Intro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从那些老派的作风和镜头中,我们可以品味到自由和青春的气息;从那些旧时光里,我们看到一众新闻人对于新闻自由和透明政府的追求与捍卫。

在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作品中,除了正在国内上映的《三块广告牌》以及即将登陆国内的《水形物语》,还有一部作品吸引了穿越君极大的关注,甚至排名在《水形物语》之前,那就是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华盛顿邮报》。因为从影片那些老派的作风和镜头中,我们可以品味到自由和青春的气息,尤其在这个纸媒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种冠以新媒体名目的真假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时因为,从那些旧时光里我们看到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一众新闻人对于新闻自由和透明政府的捍卫,尤其是习惯发推而与主流媒体“关系失控”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已有一年斯皮尔伯格多年前开始筹划这部电影估计根本没有人想到唐纳德•特朗普会成为美国总统。

仍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

2017年是美国社会和政坛充满戏剧性冲突的一年,好莱坞当然不可能缺席入选最佳影片提名的《华盛顿邮报》虽然最后颗粒无收但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亲自出马,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汤姆·汉克斯联袂主演的这部影片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烂番茄新鲜度指数88%,影评人评分7.9分,观众喜爱度73%;在国内平台上,豆瓣网友打出了8.2分的不错评价,高于80%的剧情片与传记片。《邮报》取材于著名的五角大楼泄密这一历史事件,借史喻今,影射当今社会议题,现实批判意味浓厚2017年年底在美国公映后取得了超过8000万美元的票房,今年1月海外公映后目前的票房成绩超过了1.5亿美元。虽然我们不知道影片会不会在国内公映,但是穿越君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

《华盛顿邮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编辑本·布莱德利加入记者与政府的空前战斗,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刊登五角大楼文件,来揭发政府大规模掩盖长达30年、牵扯4位美国总统秘密的故事。1971年,面对一份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并致大量人员伤亡的绝密文件,“美国报业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编辑本·布莱德利也开始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抉择,公开这份文件可能会导致上千人失业,甚至自己也将面临牢狱之灾。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从去世的父亲以及早亡的丈夫手中接过家族事业的凯瑟琳·格雷厄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抉择,坚持发表“五角大楼文件”,有可能让她父亲亲手创立的事业毁于一旦,有可能把她自己送进监狱。一向看似软弱退让的格雷厄姆,出乎意料地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做出“Let's go. Let's  publish”的决定。这个勇敢的决定,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华盛顿邮报成为美国报业龙头的基础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由于内容极敏感,足以改变全球舆论对美军参战的观感,导致两家报纸都被政府告上了法庭。两周内,官司从地方法院一路打到联邦最高法院……

凭这一点,所有对新闻或者事实真相感兴趣的人都应该去看这部电影,以此提醒我们:即使在人们什么都不信的年代,仍有许多记者在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或者正如荣获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的奥普拉•温弗瑞在颁奖礼上所说:“揭露绝对真相的迫切热忱......我们不能对贪污不公视而不见。

“老派”的青春曾经飞扬

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充分展示了“老派”报人的工作环境与流程,报纸扔到办公桌上,成箱的秘密材料搬出办公室,用打字机敲出一个个字母,排版、打样,印刷,然后将一捆捆报纸扔给报摊……对于很多手机一点天下知的90后、00后来说,这些场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穿越君来说这似乎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带有一丝熟悉,毕竟二十年多前开始工作时的报纸的生产流程基本上与此差别不大。

在电影中,铸排印刷机的画面非常动人,启动的一刹那远比对着电脑屏幕点击“群发”更令人兴奋。可惜,这种场景越来越将成为一种记忆,当今,媒体环境一片肃杀就连影片中的《华盛顿邮报》,也在2013年8月5日连同其他报纸业务以2.5亿美元出售给亚马逊的老板贝佐斯,结束了格雷厄姆家族四代人对该报业的掌管,随后“华盛顿邮报公司”在纽交所宣布更名为格拉汉姆控股公司。这不仅仅是个案,2008年即将百年寿辰的《基督科学教箴言报》宣布停止纸质报纸出版;2014年,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向香港财团出售多数股权;2015年,培生集团宣布出售旗下百年大报《金融时报》给日本经济新闻集团,震动业界;2017年,时代周刊不得不将旗下的几份杂志出售,并寻求将公司转手;2018年年初,《洛杉矶时报》5亿美元被收购……“环球同此凉热”,国内也不例外,仅2017年年底,就有《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等十多家报刊传出停刊消息之前的2016年更有《京华时报》、《东方早报》、《国际先驱导报》等宣布停刊……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当然地认为,新闻工作是无实体的事物,“消息”以光速传播,几乎每一位拥有智能手机或拥有微博、微信、Twitter、Facebook账户的人都可以发声。的确,向无实体新闻世界的转变已经如此普遍,以至顺理成章地自然到可怕作为维系媒体职能的记者,经济窘迫和理想幻灭的压力之下,逃离成为常态,并且羞于谈起自己曾经是一个记者时代进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媒介代替旧媒体的趋势谁也无法悖逆,报纸关门了,杂志停刊了,新闻应该不会消失那些曾经的青春依然在记忆中飞扬


关键词: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站长
Powered by Pacificarts Info Code © 2013-10 Pacificarts Inf
Copyright@http://pacificarts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