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投稿  加入收藏
内容详情

它今年200岁,是科学、情怀和想象的第一个完美混血儿

时间:2018-01-30 12:22:21  作者:李婧文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导读:2018-01-28 三联生活周刊                                       WeChat ID                   lifeweekIntro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
2018-01-28                    
三联生活周刊

WeChat ID

lifeweek

Intro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2018年的第一个月,全世界最酷的科技圈、文学圈、艺术圈都在敲锣打鼓地为一个怪物庆祝生日:

英国皇家研究院的顶尖科学家们筹备着沙龙,纽约外百老汇的先锋艺术家们在排练舞台剧,最大牌的媒体们发出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xxx》式的贺电….


谁这么大面子?

这位,弗兰肯斯坦。

或者,加上它的标签: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的男主,哦不,男二。

话说,200年前第一个写出科幻的人,是真的酷。

喏,就是这个19岁的少女,玛丽。对,是19岁。对,是那个玛丽·雪莱的玛丽。

从1818年这第一本科幻小说开始,人们不可救药地,对科幻上了瘾。这个200年前诞生的人造怪物不但没有过气,反而被每一个时代最前卫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不断致敬,前前后后改编近百次。

其中就包括英国国家剧院2011版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卷福和米福帅到炸的对手戏引无数观众竞折腰。

弗兰肯斯坦为何会从工业革命时代一直火到了AI革命的今天?

因为它是科学、情怀和想象的第一个完美混血儿。

玛丽有一种穿透200年的超绝洞见。这种能力大概是来自于基因:

父亲:威廉·古德温,无政府主义理论奠基者;

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主义奠基者

这两位时代弄潮儿一同诞下科幻小说的奠基者。

没毛病。

17岁时,玛丽看上了一个顶帅顶有才的小伙子——已婚人士雪莱。1816年的夏天,这对追求自由恋爱的诗性情侣为了躲避国内的舆论攻击,跑到了日内瓦。恰好,他们碰到了同样为躲避丑闻而出逃的高富帅——拜伦勋爵。

 ( 拜伦勋爵 )

巧得很,1816年,印度尼西亚火山大爆发,全世界的天气都不大正常。在风雨如晦、雷电交加的日子里,玛丽,雪莱,拜伦,这些有钱有闲的小年轻们宅在湖边别墅里。在头脑风暴的催化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喷薄而出。

( 赫赫有名的“迪奥达里别墅”旧照 )

拜伦发出挑战——“不如,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故事?”

玛丽接受挑战。下笔之际,她雄心勃勃,希望能够“触及人类本性里最神秘的极度恐惧”。她下定决心,不辜负自己从“文坛名流”(玛丽语)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天赋,写一个名副其实的鬼故事——一个关于人造生物,关于谋杀,关于人性之恶的故事。

恰好,玛丽赶上了最新的科学领域的知识潮流。书中的核心情节:化学博士弗兰肯斯坦将残破的尸体各部分缝合在一起,通电之后制造出了一个生命。

这种电击造人的概念,在当时的欧洲是顶时髦的。据说玛丽6岁的时候,欧洲最顶尖的科学家们常来拜访她的“名流”父亲,小玛丽对于大人们所讨论的在伦敦新门监狱(Newgate)中死刑犯尸体上通电激活的实验印象深刻。

( 18世纪“电击复活”漫画 )

最后,少女玛丽的落脚点并不是科学能走多远,而是人性能有多坏(好)。这位少女生活在浪漫主义席卷欧洲的时代,这是一个发掘内心自我,寻找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的时代,是康德刚刚喊出“人为自然立法”的时代。

据说,玛丽9岁的时候,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来拜访她的“名流”父亲,那天晚上,柯勒律治在客厅里背诵起了名垂青史的《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此时,本已被打发去睡觉的玛丽一直藏在沙发后面偷听。十年后,《弗兰肯斯坦》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开篇中就可以看到最炽热的人性咏叹。

这种对人性深层的关怀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的科幻作品。

对于《弗兰肯斯坦》来说,造人想象架构了“幻”的部分,试验情节确立了“科”的形式,而对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则让“科”与“幻”碰撞出真正的现代组合。

科技常新,但科幻永恒。正如小说的副标题——“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这是一个自创世以来就纠缠人类的线索:人是否可以扮演上帝;人性的二元对立;造物者和被造物之间黑格尔式的主奴关系….

一个真正的科幻是知情意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一颗“类科幻”的心。就像康德的墓志铭上所写:“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200年后的今天,知情意的这种完美组合还有吗?

有!至少《苗千·和你一起读科幻》系列课程中就提供一种均衡的营养结构:脑洞想象+科学素养+人文情怀。

苗千是剑桥的物理学博士,是个爱文学的物理学博士,是个爱文学有情怀又善于思考的物理学博士。他通过这一系列课程,试图告诉我们,如何通过阅读科幻,成为一个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在他的课程里,我们会遇见那些有科学素养的文学家:

《三体》构造的宇宙学,《神经漫游者》与赛博庞克,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和工业技术革命,道格拉斯·亚当斯开出的《银河系漫游指南》….

我们也会遇见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家:

康纳尔大学天文学教授卡尔·萨根在《接触》中描述的外星生命,牛津物理学教授卫·多伊奇在《无穷的开始》中设想的“文明进化”,MIT科学史教授戴维·凯撒关于“嬉皮士如何拯救了物理学”的故事….

从科学和文学两个端点,我们相向而行,在霸气想象力的指引下,仰望头顶的星空,关照内心的人性法则,从科幻中观望人与社会的冲动、不满,和超越。

加入苗千的朋友圈,我们一起了解《时间简史》中的前卫知识,《三体》中的脑洞想象,《银翼杀手》中的深沉情怀,《无穷的开始》中的思维训练,以及一段段风生水起的科学史。

同时还有机会获得苗博亲自从英国寄给你的英文原版书哦~

( 群友们晒出的苗千赠书:《时间简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高堡奇人》)

苗千说,科幻,需要一种美感。一个现代人,如果不能感受到科学、文学和想象的美感,只能说太遗憾了。希望在这个专栏里遇到你,说一句,“原来,你也喜欢科幻啊!”


关键词: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站长
Powered by Pacificarts Info Code © 2013-10 Pacificarts Inf
Copyright@http://pacificarts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